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天下之大老」以「匹夫而為百世師」——對吳稚暉先生致最崇高的哀敬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3/11/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記傳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2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天下之大老」以「匹夫而為百世師」 ——對吳稚暉先生致最崇高的哀敬 「匹夫而為百世師」,吳稚暉先生當得住稱為「天下之大老」。這是他的學術、事功與人格綜合 的結晶,豈祇是因為他享到八十九歲的高壽。 他的學術造詣是多方的,事功的影響是深遠的,人格的完整是一貫的! 他是革命先覺,開國元勳,可是他不但以匹夫自居,並且以匹夫自豪,因為他是平民的。何祇他 的生活是絕對的平民化,他的思想更是極度的平民化。他認為他不祇是屬於平民,他自己便是平民, 無論他在什麼地位。 他的志趣從不在做官。他在政治上有時雖然無從推辭名義,可是他認為自己仍不是官。他卻有一 句名言說:「官可以不做,國事倒不可以不管。」所以國家有危險困難的時候,他總是英勇當前,從 不退卻。這是他對於國家民族的責任感。 他有「泰伯三以天下讓」的家風,同時他更認識「湯武弔民伐罪」是歷史上應負的使命,所以他 是革命的,他總是具備著現代化的革命精神。 革命需要生力,吳先生到老還是生力充沛,像是最活潑的源泉。他和青年一道做事,談天,乃至
爬山跑路,常以能勝過青年而感覺到無限的愉快。他當抗戰在重慶時期,年已八十,還有此豪興。因 此青年老是願意環繞著他,他不但屬於青年,他永遠感覺到他是青年。 他妙語橫生的幽默感,不斷的間入犀銳無敵的辭鋒,所以他不祇是大演說家,而且是獨具風格的 大文豪。聽他的話和讀他的文章的人,常是忘記了疲倦。他對於鼓吹革命的影響,從清末在上海張園 開演說會起,一直不曾中斷。他文章的啟發性,更無從估計收穫。 他的話,他的文章,初聽初看像是詼諧,其實內中含有真理,因為他有深厚的科學思想,和哲學 見解做基礎。他言之有物,他是最初提倡科學化的思想家。從辛亥年他出版的「上下古今談」起,到 民國十二年他發表「一個新信仰的宇宙觀及人生觀」止,他系統的積極主張以科學精神來作思想改造 運動,以建設現代化的中國。胡適之先生以中國思想史家的眼光,推他為近三百年中國四大思想家之 一,並非過譽。 他更有一箇對於中國語文統一的大貢獻,就是他於民國二年促成「讀音統一會」,製定注音符號 ,並審定六千五百多字的國音,更同時推進國語運動。於是在中國文化史上「書同文」大業之後,更 完成了「語同音」的大業。現在如南洋一帶中年以下的僑胞,都能說國語,其所承受的恩惠之中,有 一部份便是吳先生的禮物。國音的統一,是中華民族團結的一箇重要基礎。 吳先生的人格,除了他私生活的狷介高風不在話下而外,其對於國民不磨的示範,就是大節凜然 始終如一。自從加入同盟會起直到現在,他的生命與國民黨的生命,不曾分離。在黨順利的時候,他
不要黨或政府任何的酬庸,但到黨和國家危急的時候,總是挺身而出,在最前線表現出他鬥士的身份 。如民國十五年的北伐誓師,十六年的清黨運動,二十六年的抗戰,三十八年的遷臺以建立反共抗俄 基地,這些不過是大家知道的和他極有關係的幾件大事。其中尤以清黨一役,為定都南京從事十年建 設,八年抗戰的基礎,而吳先生實為最早而最堅強的鬥士,他的貢獻不祇是鬥士,他更能決大疑,定 大難於事機之先,因為他有超越的智慧,以形成政治的先見。他加入同盟會做黨員以來,總理即待之 為友;他宣稱服從總裁,而總裁卻事之如師。他不但是本黨的保傅,而且可以說他也是國家民族的保 傅。他這種無形而無法形容的地位,不是偶然的,這正如前面所說,是他偉大學問、事功和人格的結 晶。 在這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的時代,我們反共抗俄,復國建國的大業,尚待完成;我們保傅的逝 世,自然是莫大的損失。吳先生舍我們而去了,我們不要忘記立黨立國的要義: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 吳先生不朽!吳先生留下的典型長留天地間! ——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一日,臺北「中央日報」第二版: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