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偉大與崇高——紀念先師蔡孑民先生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0/3/24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記傳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0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偉大與崇高 ——紀念先師蔡孑民先生 當著國家動盪的時候,全民族失了文化的導師,人格的典型,這種損失,那裏是當代的人所能測 度。 偉大的蔡先生居然在這時候離開我們了!悲傷的豈祇是他的門生、他的故舊。他門生故舊的悲傷 ,又豈祇是他們的私慟。 凝結中國固有文化的精英,採擷西洋文化的優美,融合哲學、美學、科學於一生,使先生的事業 ,不特繼往,而且開來。 先生永遠是站在時代前面的偉大人物。 先生不但是偉大人物,而且是偉大人格! 如大海容納眾流,不厭涓滴,是先生的包含。 汪汪若萬頃之波,一片清光,遠接天際,是先生的風度。 慈祥愷悌,謙光中流露至誠,是先生對人的感化。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是先生的風骨。
常見先生書房中掛了一幅自己的畫像,上面題著「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亦不知老之 將至。」這是先生持身處世的精神。 又常見先生的書桌邊有自己寫的「學不厭,教不倦,」 六個字的橫幀。這是先生治學教人的態 度。 更有一次我求先生寫幾個字,先生寫了「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諸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 必為己。」這是先生的人類社會觀。 先生感召的力量是無形的,因其無形,所以格外偉大。 對於這一代大師的言行,何從記起;在悲哀情緒之中,更從何處想記。大家祇看見先生謙冲和藹 的方面,而少知道先生堅毅不拔,風骨崚峋的方面,所以我寫下幾段短的故事。 在五四運動以後,北洋軍閥橫施壓迫的時候,先生處於危難艱苦之中,突然發表一篇不過二百字 左右,卻是光芒萬丈的短文,叫做「洪水與猛獸」 , 主張疏導新思潮的洪水,而馴伏北洋軍閥的猛 獸。 民國十年先生遊歷美國,到綺色佳,我和幾位同學接先生到一個寓所休息;忽然聽見一位美國新 放的駐華公使要招待先生,想請先生介紹於北方權貴;先生坐猶未定,堅決的立刻要離開。我們勸先 生多休息一會也不可得;結果立刻去遊覽附近幾十里的一個瀑布。 在七七抗戰前兩年先生到南京,那時候汪精衛還是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這後來變作漢奸的汪精
衛請先生晚餐,進的是西膳。先生苦勸他改變親日的行為,立定嚴正的態度,以推進抗戰的國策。在 座的都看見先生的眼淚,滴在湯盤裏,和湯一道咽下去。 先生有不為而後有為的精神,那裏是一般人所可想像。 先生太崇高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千百年後,先生的人格修養,還是人類想望的境界。 不才的門生像我,每逢艱難挫折的時候,一閉眼睛,就有一幅先生的音笑突貌的影子,懸在胸際 。想到先生臨危受困時的雍容肅穆,七十幾年的努力不懈,什麼暴躁不平之氣,都該平下去了。     先生給後輩的德化,有如長江之流,永遠不會枯竭!     先生的軀殼死了,先生的精神,無窮的廣則瀰漫在文化的宇宙間,深則憇息在人們的內心深 處! ——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重慶「中央日報」第四版。 按:本文曾輯入「文化教育與青年」,民國四十年九月二十五日自印臺北版。副標題原為「敬獻於吾師蔡先生之靈」, 嗣改為今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