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珍重年華──祝中央日報二十四週年紀念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2/2/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日記與回憶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中央日報; 二十四週年; 海外版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08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1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珍重年華   ──祝中央日報二十四週年紀念   這正是中央日報二十四歲的誕辰。二十四,好一個可愛的數字。從中國舊式的季節觀念來講,春 天經過二十四番花信風,正是萬紫千紅,春光明媚之日。就人生的年齡來講,則二十四歲正是生力充 沛,希望無限的年華。新近大家祝賀百歲高齡,老當益壯的紐約時報,可是,我們更願意把想像中的 良辰美景,寄托在一位二十四歲的靑年──我們今天所慶祝的報。   我向來不是一個善頌善禱的人,我也沒有高帽子向中央日報出賣。我很知道辦中央日報的艱苦。 我更知道辦中央日報的人的努力。我對於他們祇願意說一句公道話:就是他們拿報當報辦。   我却不願意中央日報停滯在現階段的狀態。從我的眼光看,中央日報祇少有兩件事,是値得更加 努力的。   第一、社論不祇是一個報紙的喉舌,而且是一個報紙的光芒。在這錯綜複雜的環境裏,它應該是
分岔路口的指路箭,在那昏瞶迷茫的人羣裏,它應該是避免人家暗中摸索的夜明珠。它要分析得鞭辟 入裏,它要能表現所向無前。當然,寫文章應該考慮周到,但是也不能顧慮太多。黨報的社論,自然 會被人家認爲是全黨意見的反映;可是我認爲黨報,也還有一種責任,就是它該把眞實而正確的意見 ,貢獻給黨,以形成黨內的輿論。這兩種不同的任務,爲了使人家易於分辨起見,不妨加以不同的標 明。「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如有報紙這樣的寶,這樣的華,自然更可以風行一世了。   第二、報紙的銷路,應該從擴大發行區域的範圍着想。在達到飽和點的圈子裏爭短長,我覺得沒 有甚麼意思。我們何必一定要站在玉山頂上瞭望,才能想像到重洋以外,無數的陸地,無數島嶼上, 都有能讀方塊字印成的報紙的同胞?他們無時不是望眼將穿地等候自由中國的消息。我以爲中央日報 應當每天以薄紙出一大張海外版,刪除廣告和一切對國外同胞不相干的消息。而加印反共抗俄的優美 文藝和正確報導。這些材料,若是爲其他定期刊物上所登載的,也不妨商得同意,甚至於酌送報酬, 轉爲登載,以廣流傳。若是能够辦到這點,我想在海外千萬以上的僑胞,和幾千個留學生,莫不計算 飛機的班期仰望天空說:「今天帶來中央日報沒有?」尤其是本黨,當年是靠海外僑胞的協助,纔完 成了創造中華民國的大業,我們不應當忘記!就是每個月多費一點金錢,也是萬分値得。   上面兩層意思,我深信以爲是對的。中央日報的同人們有興趣來貫徹嗎?扶助中央日報的人們, 能幫中央日報的忙來貫徹嗎?若是眞能够貫徹,我願意以同情讀者的身份九頓首以謝! 「勸君莫惜金褸衣,勸君應惜少年時?」珍重這一段可寶貴的年華,也就是珍重反共抗俄,迫不
及待的時機! ──民國四十一年二月一日,臺北「中央日報」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