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女畫家孫多慈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0/12/4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日記與回憶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孫多慈; 畫家; 國畫; 繪畫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01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03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女畫家孫多慈   當我長中央大學的時候,出過幾個有天才而兼有很深造詣的女文藝家。最著稱者文學中是沈祖棻 女士的詞,藝術中是孫多慈女士的畫。沈女士的詞,最初爲眼界最高而批評最嚴的黃季剛先生所擊節 稱賞,以後沈尹默、汪旭初、汪能畺諸先生甚至於譽爲李易安後第一人。在藝術中孫多慈女士的畫。 出色當行。在她這一道裏,可以和沈女士的詞互相輝映。   多慈有畫的秉賦而好學。她是從西畫的素描入門的,所以控制線條極有把握。這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她對於顏色的感覺極銳敏,可是能選擇,從複雜的顏色中能抓住其調和性,所以得藉此不亂不俗 的色調,以發揮其最高的情調。旣能準確的控制線條,又能多方的運用顏色,又有她自己的靈感和體 會,所以她的畫能從人體和風景兩處見長。   畫家是不應當自己滿足的,是不應當拘禁自己在一塊園地裏的,於是多慈在近年來頗致力於國畫 ,欲發展新天地。初作不免有一點生硬,可是不久卽趨於正常。這是極可鼓勵也是對她畫的前途極可 樂觀的一點。藝術在每一時代當有他的時代性,所以國畫也不能,並且不會不變。在這東西文藝交流 的時代,豈特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而且他山之銅更可借鑑。技巧方法,一定有許多可以通融互證的地 方。多慈有這好的西畫根底來從事國畫,是多麼便宜。我看唐朝周昉、張萱表現出來的線條的美,不 禁對多慈將來更高的成就,流露出預賀的心情。   我自己最慚愧。我生平很愛好音樂,可是自己不會彈一下唱一聲。我生平很愛好圖畫,可是要我 畫一幅虞美人,我就立刻把她變成鍾進士。但是──但是我有一套自以爲並不敷淺的藝術理論,根據 美學藝術批評和美術史而來的。我歷年來看了中外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及私人的收藏也不在少數。縱然 我不配談理論,我却有欣賞的資格。   我以這種欣賞的資格,來表示我對於孫多慈的畫的欣賞!   我雖然曾爲這兩位女文藝家在求學時代的中央大學的校長,但是,我這位外行的校長對她們的造 詣,一點不曾也不能從敎學方式來直接幫助她們。所以我的話是沒有偏心的話。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十
二月四日,臺北。 ──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九日,臺北「中央日報」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