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父喪 三月六日 星期六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3/3/6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日記
Key Words (A vocabulary for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父喪; 叩靈; 貴陽; 緩提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8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5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三月六日 星期六 晨六時由桐梓出發,將抵貴陽時,心跳不止。十二時半抵貴陽,逕赴馬鞍山十四中學(卽前中大 實校),於帳幕中哭拜父靈,忍悲茹痛,寫孤兒淚三十首(沿途及抵筑時詩),以父所藏梅花箋書就 封入棺中。
四時許將棺蓋移開,一瞻慈父遺容,痛哉!痛哉!旋卽以漆封棺。實校各級學生均分級來祭,並 獻花圈,由學生樂隊奏哀樂,傷哉!慟哉!   晚宿實校維城館。葆初盛意隆情,存歿俱感。交葆初一萬五千元,還其喪用墊款。   註:楊希曾先生(號葆初)爲當時國立第十四中學校長。楊校長伉儷都是民國十六年國府在南京初成立時中國國民黨中   央所創辦之中央黨務學校第一期學員。他們都是先父數十年來之至友。   先父於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戰開始不數日,便爲鈍庵公和庶母李女士以及他的五位中小學及幼稚園年齡之弟妹   ,從杭州老家雇了一隻民船從水路直航搬家到安徽屯溪。拜託當年中大圖書館洪範五主任和中大實校許恪士主任,   在同時從南京遷往屯溪的中大實校新校址附近租屋居住,使此弟妹五人,能在師資優良之中大實校就學。   先父同時又資助其大妹家淸,携其原在南京實校讀書之獨子鄭逸先,從南京逕遷屯溪。一則使其甥能在原校就   學,二則託其大妹接替其二妹擔任照顧鈍庵公和他的家庭之責任。   但是到了抗戰中期,情勢變遷,中大實校從安徽屯溪遷至貴州貴陽,改爲國立第十四中學,於是鈍庵公隨着學   校輾轉從水陸兩路再搬往貴陽。此後全家老幼,卽蒙楊校長及其夫人之熱忱照顧,爲先父和全體家人所感謝不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