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致「大陸雜誌社」編輯函 釋「國父年譜初稿」引用資料情形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61/4/8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函札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7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16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42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致「大陸雜誌社」编輯函 釋「國父年譜初稿」引用資料情形 ——民國五十年四月八日—— 編輯先生:奉讀貴刊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二期刊出的「中華民國開國史」演講和座談會紀要, 知道參加盛會的各位先生對於開國時候史事的注意和熱忱,非常敬佩。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邀請當 同盟會時代卽已參加革命工作,又於民國紀元時期參加臨時大總統府秘書工作的鄧家彥先生主講,尤 爲得人。惟紀錄中有渉及「國父年譜初稿」的五點,因本人忝爲主編者,不能不根據史庫所收藏的資 料,略陳如下: 一、「國父年譜初稿」所印「國父就臨時大總統職於南京」照片上的標題,乃係根據當時原照片 上黑底白字的標題,其原文是「中華民國元年孫大總統在臨時參議院就職攝影」。此項照片保存已五 十年,其標題亦早爲各書刊所沿用,按國父就職時間在元年元旦夜間十一時(據元年一月三日「民立 報」電訊),當年照相設備尙係舊式,未曾有閃光燈泡的發明,根據常理,當無攝影的可能。然對此 重大開國事項,當事人諒均認爲有留紀念照片之必要,遂於一月二十八日臨時參議院正式開幕,國父 偕全體閣員前往參加之時,共留此照。況此次國父偕全體閣員前往參議院的意義,不僅爲尊重國會,
且以表示自身及閣員於當選就職後的身份,就此發表政治主張,這與現在中央政府首長於到職視事後 ,再補行就職典禮的情況,約略相似。亦顯然與原標題上「在臨時參議院」等字句有相互關聯。至於 此照片的背景,決非明孝陵,亦甚易辨別。按國父祭明孝陵在二月十五日,其間參議院辭臨時大總統 職在二月十三日,斷無辭職後再赴參議院擧行就職典禮之理。 二、選擧臨時大總統的機構爲起義十七省代表所組織的臨時大總統選擧會,於民元前一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在南京投票,完成選擧手續,國父當選,此爲「國父年譜初稿」所載明的。至於選擧地點, 則年譜並未記載,自無在諮議局之文字。 三、關於「誤美國林柏格敎授爲國父朋友,一九一五年林柏格不過八、九歲,不可能與國父爲朋 友」這一項指摘,謹按林柏格有父子二人 ,父名 Paul Myron Wentworth Linebarger 曾任美國地方 法院法官及律師,著有 "Sun Yat-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 一書,一九二五年出版 (中文譯 本名「孫逸仙傳記」,徐植仁譯, 民國十五年二月上海三民公司出版) , 國府定都南京後曾來訪問 ,中央予以招待。彼不但是國父的朋友,且將其功業人格,廣爲宣揚。子名 Paul Myron Anthony Linebarger 曾任美國 Duke 大學敎授。其夫婦二人曾來臺灣訪問。讚揚國父,支持我國立場。所著 有關國父及蔣總統的書籍,有以下各種:㈠「孫中山政治學說、三民主義之闡明」 ("The Political Doctrine of Sun Yat-sen: An Exposition of the San Min Chu I") ㈡「中華民國政府」 ("The Govern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㈢「蔣總統之中國:政治的硏究」("The China of Chiang
Kai-Shek: A Political Study")(四)「孫中山的福音」("The Gospel of Sun Chung Shan")彼不僅對 我方友好,而且反共劇烈,頗有父風。但「國父年譜初稿」所引用的乃是老林柏格的書,並不是小林 柏格的書。 四、「國父年譜初稿」本文中對於馬林謁見國父的記載,均係引用鄧家彥先生所著「馬丁謁總理 記實」,詳見下册五一八至五二〇頁,並於五二二頁注第二八及三〇條詳細載明。此條並未引張溥泉 先生之說,其說僅見於注第二九條,係屬考異性質,正因其未曾見於正文,此項處理,乃治歷史者應 有的態度。 五、馬林與馬丁兩譯名不同問題,按除鄧先生記作馬丁而外,其他中西文字的文件和書籍,均作 馬林(英文拼作 Maring 或 Malin)。重要中文文獻如「民國十五年前之蔣介石先生」一書係根據蔣總 統當年日記而編成的,其中有關馬林之記載凡九條,如下條云:「十二年八月五日禀承總理意旨,約 會蘇俄代表馬林及張繼、汪兆銘、林業明等籌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俄報聘,並考察政治及黨務」 。以後記載與馬林會見者凡八次,皆書馬林而非馬丁。又蔣總統自著的「蘇俄在中國」第十五頁有下 一段記載:「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莫斯科再派荷蘭人馬林 (Maring) 又名 (Sneevliet) 來參加指導。」以後又兩見馬林之名。這不過是多少例證中的兩種,西文書更不必再加 引用。其實馬林一名,無論其西文拼法如何,都是化名,其眞名是「斯勒夫來特」,爲荷蘭人,曾由 第三國際派往印尼做地下工作,後調來中國,以促進中共匪黨的組織。
以上五點,係對貴刊所載指責「國父年譜初稿」部份,從史料根據上所作的說明。茲有附帶聲明 者,此書係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根據其歷年收藏的史料所編成,出版前國史館僅予協助。 誠因國父創造中華民國爲一代歷史的重心,苟無詳實的年譜,則詳實的傳記無法寫成。但國父一生事 蹟旣如是之繁多,牽涉範圍復如是之廣泛,想求所載毫無出入、遺漏、乃至錯誤,實不可能。若不先 就已有的文獻按年編定其事蹟發生的次第,則不但寫作者,卽考訂者對此廣大凌亂的史料,也一定會 感覺到無從着手,望洋興嘆。所以我們不敢諉卸這種基本的鋪路工作,編印這兩厚册的年譜。又因爲 史料必定續有發現和增加,缺陷也需要隨時考訂和修補,所以於年譜底下,再加上「初稿」二字。我 們極希望海內外讀者,根據可靠史料,隨時予以指正。我們也一定本著「『錯』則勿憚改」的精神, 於重印的時候,設法在本文上修改,或在擴大的正誤表上附以修正的文字。 若是貴刊篇幅允許而讀者不厭煩的話,我想對於貴刊紀錄中所列中華民國開國時那張閣員名單, 似宜略加校正。如首任敎育總長爲蔡元培先生而非嚴修,因當時嚴氏尙在北方,並未與革命發生關係 。現抄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第三號十四頁所刊原名單如下: 陸軍部總長 黃 興 次長 蔣作賓 海軍部總長 黃鍾瑛 次長 湯薌銘 司法部總長 伍廷芳 次長 呂志伊 外交部總長 王寵惠 次長 魏宸組
財政部總長 陳錦濤 次長 王鴻猷 內務部總長 程德全 次長 居 正 敎育部總長 蔡元培 次長 景耀月 實業部總長 張 謇 次長 馬君武 交通部總長 湯壽潛 次長 于右任 歷史工作,無徵不信,有時考訂不免繁瑣,但爲求眞求實,又不得不如此。敬祈見諒,不勝感激 !此頌撰祺!羅家倫敬啓。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