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致「中央日報」記者函 談學術環境重要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7/1/21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函札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7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7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80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致「中央日報」記者函 談學術環境重要 ——民國四十六年一月二十一日—— 記者先生:連讀中央日報一月十九日與二十一日關於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三位原子物理學家 的報導,足見你們對於科學文化消息採訪與捜求之勤,甚可贊佩。十九日所載談話中,只有一兩點小 小的修正,是關於吳健雄女士的。我於民國三十年春在美國遇見美國物理學權威羅倫斯敎授時,他知 道我曾任中央大學校長。他對我說:「你們中央大學有一位吳健雄女士對於原子硏究,有很高的造詣和 成就。她初來的時候要求學原子物理,物理學的敎授們覺得有點奇怪,以爲這樣一位漂亮的外國女生 ,爲什麼要向這種高深抽象的科學部門去傷腦筋呢?後來因爲他的志願甚堅,而且具備物理學的基礎 也很好,所以答應她了。後來她參加原子彈整個大計劃中某一有關問題的局部硏究,成績很好。」我
所記得的大略如此。那時候吳女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或普林斯頓大學所任的敎職,大槪是助敎授而不是 助敎。她現在是哥大的副敎授,在這樣的科學的中心裏,這地位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吳女士與袁家騮 先生兩位都是原子物理學界優越的專家,他們的造詣,我不能,也不曾妄評高下,如報上所載的。不 過就算我恭維了吳女士,袁先生看見了他的夫人受推崇,也一定有這雅量,不會生氣,而且心中還是 高興的。寫在此地,聊博大雅一笑。可是我聽到這些好消息之後,心中有一大大的感觸,就是我們中 國人的聰明才智,不讓他人,爲什麼要到外國才能充份發揮呢?這就不能不想到人家國裏的學術設備 、學術環境,和學術空氣了,植物也要適宜的土壤、肥料、氣候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何況 學術!這決不是空言提倡可以達到的。這値得大家深深的囘想。祝您好!羅家倫敬啓。一月二十一日。 ——民國四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臺北「中央日報」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