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附:耿挽中來函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52/11/18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函札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7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09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311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附:耿挽中來函 副院長:我是一個現役的士兵,算起來,由入伍到現在,已經是足足的十年了,這十年當中,我 是用靑春與血汗踏過了逝去的歲月。在歷次戰鬥中,日寇的剌刀曾經戳進了我的胸膛及頭,共匪也曾
用子彈打折了我的右臂。可是:它沒有力量摧毀了我的意志,等我傷癒,不能拿槍,我又拿起了筆 ,到今天我仍然是堅定的站在崗位上,副院長著的新人生觀(臺灣版,抗戰時只是聽說,但買不到) ,三年來我已讀過了難以記數的遍數,近年來凡是副院長的言論及文章,我都是要先睹(讀)爲快, 我祈望能從上面得到寶貴的啓示,我竭誠的用腦眼及智慧,去領悟硏讀,副院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我要實踐的建立起如副院長立言的新人生觀一樣的新生命。但是,由今年的下半年起,我似乎精神 上在漸漸的違背着新人生觀,雖然不是積極及全面的,的確,是已在開始,時間的累積,將是不堪設 想,情感的衝動,已崩潰了理智的控制,我需要人情的溫暖,比任何事物都迫切,我不承認家庭觀念 濃,因爲我曾爲共匪的賣國、殘暴,而憤怒塡胸;同樣的,我也爲思親而流淚。我對「先有國而後有 家」的古訓,是我特別崇拜與信仰,現實擺在面前(共匪出賣了祖國,我們也失去了家),可是,這 些竟制止不了我的情感,我常摸索着一種犯罪的思想(自殺),是的,在新人生觀裡,副院長又給與 了我們一個輕如鴻毛,重如泰山的死的分析,我躊躇、我蹉跎、我終日沉浸在莫名的痛苦中。經我冷 靜的檢討,我這種錯誤的原因,一是敎育修養的不足,一是年華逝去的悲哀(我已三十二歲),我雖 曾受過中等敎育,但在戰鬥的歲月裡,已將敎育所得腐蝕殆盡。矧我是一個半殘廢的人,身無一技之 長,尤其最近我看到我們這裡退役的一批老兵來信裡,使我眞是更感到身世淒涼。我不是企求升官發 財,但活下去應當具備些甚麼條件,我不得不警惕着,我不是看見別人坐轎車、跳舞就發牢騷的人, 我深知道,別人的享受,有着它艱苦奮門的背景,我在遠視活下的路時,時代雖指給了我前進的方向
,但敏感的理智已失去了效用的,而鑽進了牛角。我信仰副院長是位實是求是的老前輩,留給我們的 言行,沒有一點「打腫臉充胖子」的口號,沒有一件是「自欺欺人」的象徵(由今年五四的「憤慨與 感嘅」一文裡我堅信),所以我謹將我目前所犯的這種精神病,這種趨向,禀述給副院長,或者副院 長也會因爲我產生這樣的偏差,嚴重的錯誤而震怒。可是,我有信心,副院長總會同情的給我一個嚴 正的指示,我這樣祈望着,副院長日理萬機,我不該增加副院長這些無謂的麻煩,換個別人或者以爲 我是思想有了?呢?但是我對副院長的人格信仰上,我相信副院長一定會很快很嚴正的給我一些啓示 ,這封信的動機,也是憑依在這種信仰上,臨書惶恐,不勝企盼!敬請鈞安。陸軍上士耿挽中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