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介面

{{ item_title }} 關閉選單 開啟選單 字體大小 文字間距   行距
Mouse on and zoom in

{{item_page_no[page_index]}}

{{item_page_no[page_index]}}

 

文本推薦

 

文本詳細資料

Title (Dublin Core)
上總裁書 痛陳時弊並獻言
Identifier (Dublin Core)
Date (Dublin Core)
1942/10
Creator (Dublin Core)
羅家倫
Type (Dublin Core)
函札
volume (Bibliographic Ontology)
7
page star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77
page end (Bibliographic Ontology)
182
content (Bibliographic Ontology)
上總裁書 痛陳時弊並獻言 ——民國三十一年十月—— 嘗聞昔之盛世,國有諍臣,朝有拂士。今鈞座以蓋世之功勳,孜孜於聖賢之德業,此往史上難得 而兼備者。鈞座憂國勤矣,求治切矣,凡有血氣,理應感動,然其效乃常遠於所期。此何故哉?當此 十中全會開會期近,海內咸盼一新耳目,振奮人心之措置。加以鈞座虛懷若谷,曾令中央秘書處徵求 意見。謹以一忠誠黨員之資格,披瀝於我總裁之前。如有未當,尙乞鑒其愚憨,賜以鴻恕。 當前本黨之大患,在於革命精神之衰落,一般以保持現狀爲已足,甚至向內而爭。不自惕勵,徒 事敷衍。人情地位,在在顧慮。於是最貧乏者爲批評精神。此以中央會議爲尤甚。然則何以中央反最
缺乏批評精神?一因中央委員多有職位,於是相與之間,多顧僚屬關係,轉失同志關係;二因批評難 於生效,徒遭人忌,受批評而量狹者且有以報之;三因自己所辦之事業及其預算,多在人手,賢者恐 因此而影響其事業,不肖者則依違混跡,反有致顯達之機。故開會之時,在會場不言,至休息室而嘆 息者有之,此習見之現象也。此而不謀補救,黨將無生氣。此心以爲危者一也。 政治上最可痛心之現象,則爲蒙蔽。若干機關所最用心機者,爲「應付手令」。一切力謀粉飾, 常有窺伺鈞座之喜怒而入告者,且聞有外省來渝求見之負責大員,得到傳見通知以後,卽有人前往暗 示,謂某事某事不可說者。並聞有重要外賓善意批評之言,不敢盡以上聞者。黨中元老,多持盈保泰 而不言;報紙有所拘束而不言;卽有欲言者,每先顧慮各方關係,終至最後亦不敢言;亦有恐鈞座震 怒追究,不欲置自身於擧發人之列,而不敢言者。於是一般盛行者,多爲官冕堂皇之報告。鈞座明察 ,固不致因此而障聰聽。然此種現狀,實堪痛心。此心以爲危者二也。 至於用人,則布置私人,搆造系統之風,亦係圖治之障礙。鈞座大度包荒,岌岌欲得人材。故雖 有當年之叛將,亦爲今日之干城,此盛德也。但在若干方面輔佐鈞座者,往往不然。氣量偏狹,用人 以忠於自己爲第一,忠於黨國與領袖次之。「拔茅茹,以其彙。」人材與否,非所計焉。現在習聞流 行之言,則爲某人爲某人之人,某機關爲某人掩護之機關。長官進一人焉,退一人焉,常先考慮其背 景。惟倚附權門者乃能固位。流風所及,將如管子所謂:「十至私人之門,不一至於庭;百慮其家, 不一圖國。」此可爲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雖有一、二機關主持者,欲不顧一切,擴大範籬,有所建
樹,亦以若干根深蒂固之力量而受障礙。縱有一得之士,苟無倚附,或被傾軋而不安於位,或憂讒畏 譏,局促不可終日。本黨非無人材也。以本黨當政之地位,全國人材非不樂爲本黨用也。在他國他黨 苟有一可能成爲人材者,則以組織之力量百計培養之,使成人材。現本黨有一人材,各小系統反以組 織之力量打擊之,便無以自效。此心以爲危者三也。 羅斯福總統於本年十月十二日之爐邊閑話中曰:「凡一政令,國會通過經余簽字後,十二小時以 內,全國生效。」囘顧我國乃何如者。據記憶所及,煌煌命令頒布,遲至十個月以後尙未能見執行。 「公文旅行」成一名詞。遲緩因循,爲目前行政上之致命傷。推其原因,有三大端:一曰會議太多; 二曰機關重複;三曰手續繁重。凡一決定在最高中樞,卽須通過數種會議。每種會議,有時一星期或 二星期擧行一次。議案決定以後,實施辦法又須交有關機關會商。往返轉折再加若干星期。故兩、三 月內能見諸實施者,尙係緊急公文。且機關職權,往往錯綜重複,糾葛不淸,如遇困難問題,更易推 諉卸責。有人謂中國多一個機關,多一層磨擦,多一重手續,多一種推諉,非虛言也。且因會議太多 ,以致大官則忙於開會演講,小官則忙於等因;奉此。實際事權,乃落於擬稿之員司手中。彼等不能 見其大者,儘爲本機關自身便利着想,往往斟酌數行詞句之輕重,將本案原來之精神全失。其假此以 擅作威福者,亦不絕聞。故有謂「今日之文學爲報告文學,今日之政治爲科員政治」者,其語雖苛, 然亦非無感而言也。似此情形,如何能適應目前緊急之局面。此心以爲危者四也。 今不少機關主管人員之弱點,爲缺乏責任心。此固爲人之素質問題。然欲加糾正,則於其本人素
質問題而外,並當考察他種所以致此之病根。蓋責任與事權,爲不可分者也。思加重其責任,必須專 一其事權。在制度上固當有明晰之釐定,在人事上尤當能除其牽掣,然後刻期驗收其成效。如昔之所 謂「軍令狀」者然。如上所述會議會商之辦法,殊非專責之道。現在若干制度規章,防弊之性質過多 ,而鼓勵積極做事之精神太少。若干制度,在西洋平時行之有效者,在中國戰時則爲事業進行之阻礙 。如現行會計制度、公庫制度等,規定如此之繁,用人如此之多,表面似有成效,而實際未必盡可樂 觀。美其名曰獨立,夷考實際,則對於勢燄煊赫之長官,毫無辦法;對於奥援薄弱之長官,處處掣肘 。曾聞部長中有人嘆曰:「政府什麼人都相信,祉是不相信部長。」此亦內心痛苦之呻吟也。權責不 淸將誤大事。此心以爲危者五也。 賞罰者,國家御人之柄也。今政令之不行,多由於賞罰之不明。某事失職,而失職者依然在位。 某端貽誤,而貽誤者何可驕人。萬衆以目,莫可如何。此紀綱之所以不振,社會之所以不平也。如欲 加強黨政人員之責任心,必先從明賞罰始;明賞罰,必先從在高位者始。時人談論,每謂「監察機關 僅敢拍蒼蠅,而不敢拍老虎,若蒼蠅站在老虎身上,則連蒼蠅亦不敢拍。」若然,則在下位者雖受罰 亦不足供懲勸也。管子論賞罰謂:「賞必足以使,威必足以勝。」然此責非監察機關力所能及也。鈞 座以寬大爲懷,每逢部屬有失,多以斥責寓懲勸,因此知悔改者自屬有人,然亦聞有被鈞座斥責以後 ,出門卽吿人曰:「今天又挨駡了」,言畢嗤嗤而笑者。識者鄙之。官風至此。此心以爲危者六也。 凡此所陳,決不敢危言聳聽,且不少現象,久在鈞座洞見之中。鈞座荷民族絕續存亡之大業,立
誠正、修齊之楷模,立懦廉頑,自有勝算。茲略貢愚陋,以爲大海涓滴之獻者如次:㈠以最大決心, 恢復本黨革命精神,於不斷鼓勵批評精神而外,從用人行政上破除傾軋狹隘之風,而達親愛精誠之敎 ;㈡以最大決心刷新政治及其陣容,俾一新耳目,振作全國精神;㈢選拔少數能佐鈞座憂國謀國,公 正而有勇氣之人,組織一類似戰時內閣者。不必令其兼一部分行政上之職務,俾能通籌全局;㈣重大 機關主持人,實行每日一、二小時之合署辦公,每日在此時間,當面商決有關之重要事件,以減少會 議會商之手續,而求政務敏捷之處置;㈤破格用人,凡黨內外有近代敎育訓練之人材,尤當多方羅致 ,不次拔擢,藉以增加政治上之朝氣;㈥物色少數識見宏通,宅心公允,而不避嫌怨之人,隨時單獨 諮詢,俾盡所言,以提倡「坐而論道」之風氣。其人選並以太史公所謂:「敢犯顔色,以達主義,不 顧其身,爲國家樹長畫」者爲上;㈦明賞罰,定是非,且培植輿論,以樹立社會之公是公非,其有助 於淸明政治者必大;㈧凡鈞座可以不兼之職,最好不兼,以免多費思考與綜核全局之時間,俾符「主 逸臣勞」之昔訓。且免直屬機關萬一之缺陷,爲其他機關之藉口。如當鈞座出外巡察之時期,亦可減 少若干事件之無形停滯。今鈞座不特身繫安危,而且身繫存亡,因此而分散時間精力,實爲國家民族 之損失也。 在勝利以前,行見將有更重大之困難與痛苦。增加黨國力量,維繫全國人心,此實刻不容緩之時 機。且若干改革,設在戰時不能樹立基礎,則戰後更感困難。忝荷知遇,崇愛黨國與崇愛鈞座之心情 ,均非常言所可喩。今日覩黨國隱伏之危機,本於良知,遂不能已於陳述。亦維鈞座以聖賢之德業爲
心,故敢直率盡言。忠心耿耿,遑卹其他。罪甚!罪甚! 按:原件未註日期,依文中所述,應在民國三十一年十月。